“创新技术组合、破解连作障碍”,来自全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高等院校、农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和企业家代表500余人参会。各位代表等从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多领域深层次专题报告,总结土壤连作障碍发展经验,助力破解连作障碍集成技术应用。
加强政策引导,关注连作障碍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丘小华致辞中表示,连作障碍影响农业发展,近些年广东省不同地区耕地均由不同程度的发生连作障碍,广东省农业厅积极组织科研院所行业专家展开相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有关项目,旨在解决连作障碍对广东省农业影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何秀古表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建设是广东省土地的概括,人均土地面积0.23亩,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省一直推进的工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广东省农业科研领域的主力军,在广东省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占90%,研发新品种占60%,农业应用技术占70%。
精彩报告
本届会议主题报告丰富,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彭友良教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何自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研究员、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丁伟教授等国内农业领域知名专家,分别从智慧农业、植物病理、土壤治理、高效防治土传病害微生物制剂研发等方面进行了60个交流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分享了无人农场的探索与实践报告。罗锡文院士表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无人农场的概念: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途径。无人农场有五个功能:①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②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③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④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⑤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无人农场的三大关键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其中,包含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等技术。合理的应用可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农田精准平整为例:农田精准平整后能节水20-30%,节肥5-10%,增产5-10%,同时比传统平地方法提高效率30%。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彭友良教授作了一种与根瘤素相关的泛素偶联酶提高了水稻的广谱抗病性和产量的报告。彭友良教授表示在盐碱地带水稻普遍病害发生少,主要是由于逆境胁迫诱导水稻产生免疫抗性,但是水稻产量较低,通过发掘关键基因,对水稻做出抗性调整有助于提高水稻抗病增产。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何自福研究员分享了假茄科雷尔氏菌广东种群特征及其病害防控实践,重点讲解了广东省青枯病的发生与危害,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年均气温19-24℃,常年高温、多雨、高湿,十分有利于作物青枯病的发生。截至2022年12月,已发现35种植物受到假茄科雷尔氏菌危害,引起青枯病。可通过土壤消毒、轮作、种植抗性品种、生态调控(微生物菌剂)、科学灌水、药剂预防(微生物)等方式降低青枯病的发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研究员作从土壤生态健康的视角看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及破解途径的报告,董元华研究员强调土壤是活的复杂生态系统、平衡规律是生态系统的最高原则、连作障碍是土壤生态系统失衡的结果、维护土壤生态健康可能破解连作障碍难题。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丁伟教授围绕以根际生物屏障重构为核心的烟草根茎病害 绿色防控技术作了分享。
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学院杨邦云研究员做了“绿色水基性和粒状农药制剂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技术分享。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许美容做了“柑橘黄龙病的积年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的技术分享。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何月秋教授做了“构建绿色屏障防控作物病虫害新进展”的研究分享。
安徽省国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春强农艺师做了“靶标生防菌病虫害防控应用汇报”的技术分享。
会议期间举办了“学术沙龙:创新技术组合,破解连作障碍”,来自全国各地的九位行业大咖,就破解连作障碍进行讨论,发表了更高、更新、更前卫的技术突破或技术前瞻。
为加强连作障碍防控领域科研人员与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和合作,鼓励中青年科学家踊跃发言,开展不同维度和层级的深度交流,通过集思广益共同为破解连作障碍难题及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献计献策。本届会议还专门设置了“优秀论文奖”、“优质产品奖”,现场进行颁发。
“优秀论文奖”获得者:华南农业大学许美容、广东省农科院刘平平、河北中医学院赵靖侨。
“优质产品奖”获得者:安徽省国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广东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江苏利民土壤修复有限公司、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会议最后,组委会安排各位参会代表于7月16日参观考察粤港澳人工智能农业科技特色小镇-艾米稻香小镇、荔枝博览园、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
..................................................................